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别不同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通过设置13种存在潜在风险的交通情景,引入惩罚用时机制,利用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和非熟练驾驶员在风险认知培训前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不同驾驶员对风险认知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熟练驾驶员的风险认知能力比非熟练驾驶员要高,两者在引起交通风险的因素上是不同的,培训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培训能够拓宽驾驶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将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知识体系和外在行为衔接在一起,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I/M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脆性源,如果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不好脆性源,则其有效实施将受到影响。利用系统脆性理论对该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L/M制度系统的脆性源以及解决措施是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在系统子因子中从业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是最大的脆性源,但是其均被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所包含。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其在维修企业的脆性度比在检测企业的脆性度大,所以维修企业是该制度最重要的脆性源。用系统脆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I/M制度的脆性是一种科学、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更好的运行I/M制度以有效的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絮凝沉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环境科学》2007,28(7):1518-152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活体荧光计法,研究了吉米奇类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改性粘土对2种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和锥状斯氏藻的絮凝沉降动力学,比较了2种实验方法的不同,并对几种影响絮凝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动力学研究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较好地符合双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而采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很好地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利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避免了前者由于粘土沉降导致的体系透光率的快速变化,更好地反映了赤潮藻细胞絮凝沉降实质.2种动力学实验方法都表明,高岭土体系的沉降速率要略高于膨润土体系,提高粘土、改性剂的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都能加快沉降速率,其中提高改性剂的用量是增加去除率和加快沉降速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种类、石油烃降解酶、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机械、生物和发酵(MBV)环保技术近年来在德国蓬勃发展。根据我国国情采用该技术,可以越过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多个环保阶段,一步到位,直接形成一个环保产业的循环经济体系。MBV环保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发酵技术,配以现代测控和机械分检系统,可形成规模经营而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尾矿坝变形规律预测是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尾矿坝的变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知的,但有部分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尾矿坝本身实际上是一个灰色系统.为了实现对尾矿坝变形趋势的预测,在充分认识尾矿库工程系统及坝体变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尾矿坝的变形进行预测,并结合某铁矿尾矿坝变形监测实际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精度满足要求,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用于尾矿坝变形规律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芳  刘永健 《生态环境》2007,16(3):1053-1057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中国沿海频繁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的原因种之一。文章对东海原甲藻的命名、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东海原甲藻与在日本、韩国等亚洲海域分布的被报道为Prorocentrum dentatum的原甲藻以及来自美国CCMP的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为同一种。东海原甲藻是一种喜长光照的赤潮藻类,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最适盐度为25~31。东海原甲藻能利用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适生长的w(N)/w(P)比范围在8~20之间。作者构建了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并进行了EST分析,发现了22个与东海原甲藻生长发育、物质转换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标签。认为从基因表达及调控角度研究赤潮形成与消亡机制并阐明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从胜利油田采油厂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石油高效降解菌SY-02,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总石油烃(TPH)浓度为1%(W/V)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该菌,30℃、200r/min摇瓶振荡培养7d,TPH降解率可达71%。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等指标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绿针假单胞菌)。纯烃底物降解实验表明正十六烷最易被SY-02菌代谢,其次是单环芳烃苯,然后是二环芳烃萘和三环芳烃菲,环烷烃较难被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滇池双龙流域选取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137Cs比活度及w(TN)、w(TP)、w(TOC),同时根据土壤有机质中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养分分异及有机质来源和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137Cs比活度分别为0.65、0.21、3.92和0.61 Bq/kg,土壤侵蚀模数大小表现为耕地>撂荒地>林地>草地. 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w(TOC)、w(TN)和w(TP)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01);w(TOC)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撂荒地,w(TN)表现为草地>耕地>林地>撂荒地,w(TP)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撂荒地;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养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 ③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土壤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2.28‰±1.49‰、-23.29‰±0.24‰、-26.32‰±0.25‰和-25.94‰±0.22‰,推断该区域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C3植物. 土壤剖面δ13C的变幅差异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的强弱,δ13C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撂荒地. ④土壤侵蚀模数越大,w(TOC)和w(TN)越低,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程度较低,土壤养分流失量较小,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流域水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